查看系统是否已安装NFS
$ rpm -qa | grep nfs
nfs-utils-lib-1.1.5-13.el6.i686
nfs-utils-1.2.3-78.el6_10.1.i686
如果没有安装,执行下面命令
$ yum -y install nfs-utils rpcbind
NFS配置文件
NFS的常用目录
- /etc/exports NFS服务的主要配置文件
- /usr/sbin/exportfs NFS服务的管理命令
- /usr/sbin/showmount 客户端的查看命令
- /var/lib/nfs/etab 记录NFS分享出来的目录的完整权限设定值
- /var/lib/nfs/xtab 记录曾经登录过的客户端信息
配置 NFS 服务
NFS服务的配置文件为 /etc/exports,这个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,不过系统并没有默认值,所以这个文件不一定会存在,可能要使用vim手动建立,然后在文件里面写入配置内容。 /etc/exports文件内容格式:
客户端1 选项(访问权限,用户映射,其他)
客户端2 选项(访问权限,用户映射,其他)
例如
$ vim /etc/exports
写入下列语句
/home/data your_ssl_server_ip/24(rw,sync,no_root_squash)
常用配置项说明:
访问权限选项 设置输出目录只读:ro 设置输出目录读写:rw
用户映射选项
-
all_squash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普通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(nfsnobody);
-
no_all_squash:与all_squash取反(默认设置);
-
root_squash:将root用户及所属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或用户组(默认设置);
-
no_root_squash:与rootsquash取反;
-
anonuid=xxx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都映射为匿名用户,并指定该用户为本地用户(UID=xxx);
-
anongid=xxx:将远程访问的所有用户组都映射为匿名用户组账户,并指定该匿名用户组账户为本地用户组账户(GID=xxx);
其它选项:
-
secure:限制客户端只能从小于1024的tcp/ip端口连接nfs服务器(默认设置);
-
insecure:允许客户端从大于1024的tcp/ip端口连接服务器;
-
sync: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,效率低,但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;
-
async: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,必要时才写入磁盘;
-
wdelay: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,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(默认设置);
-
no_wdelay: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,应与sync配合使用;
-
subtree:若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,则nfs服务器将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(默认设置);
-
no_subtree:即使输出目录是一个子目录,nfs服务器也不检查其父目录的权限,这样可以提高效率;
设置防火墙
$ sudo vim /etc/sysconfig/iptables
加入下面两句
-A INPUT -p tcp -s your_client_ip/32 --dport 1:65535 -j ACCEPT
-A INPUT -p udp -s your_client_ip/32 --dport 1:65535 -j ACCEPT
向客户端开放所有端口(因为 NSF 端口是随机监听的所以需要对客户端开放所有端口)
重启 NFS 服务
注意重启顺序需要严格按照下面执行
$ service rpcbind restart
$ service nfs restart
客户端操作
查看挂载信息
$ showmount -e IP
挂载目录
$ mount your_ssl_server_ip:/home/data /home/data
解除挂载
$ unmount -l /your_mount_path
自动挂载
$ sudo vim /etc/fstab
your_ssl_server_ip:/home/data /home/data nfs defaults 0 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