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年的开发经历中,我发现不重视编程规范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。很多开发人员对规范的态度都是很抵触的,认为规范的条条框框是枷锁,会降低开发效率。

不仅仅是普通员工,很多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于规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,甚至就没有制定规范的想法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,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角度,大多数原因可能是因为项目周期紧张,没有时间制定规范,或是单纯的认为规范会影响开发效率。

上面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,所以大家对于不制定规范也没有太大的心智负担。今天我想就这个现象谈谈我对规范的认识。

规范一般有两种,一种是项目规范一种是编程规范。

关于项目规范

我在刚开始入行的时候,公司虽然也没有自己的规范,但是带我的前辈,给了我一份谷歌的开发规范,让我学习,代码的书写格式是怎么样的,什么时候应该换行,应该怎么避免写嵌套 if… 这让我对代码规范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。

代码需要书写的简洁易读。代码规范有点像写文章时的字体工整程度,越遵守代码规范,字体就越工整。你可以想象就算同样的一篇文章,字体工整和字体潦草给阅读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。

后来我在一家公司做管理,刚到公司时也没有自己的规范,每个人的代码风格,变量命名,项目组织的习惯各有不同,导致项目的风格多样,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。

维护成本高

当我们维护其他同事写的代码的话,需要从头开始阅读一遍代码,才能了解问题具体出在哪。如果我们有规范就不需要通读所有代码,仅需依据规范出问题代码的大体位置。

代码复用差

当我们有一些通用业务需要封装时,如果没有规范,就需要考虑所有的代码风格,甚至要做一些额外的兼容才能把组件封装完成,有了规范我们完全就可以避免这类问题。

项目对接慢

由于没有规范,每次公司来了新同事,我们并没有很完善的文档给到他。导致新同事上手项目比较困难,中间还要不断地去询问老同事,才能对代码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理解。

这无疑增加了很多的摩擦成本,且团队越大,这种摩擦成本就会越高。就像我们都说中文,又各自有自己的方言,大家需要了解每个人的方言体系,才能更好的深入交流。

我们需要“普通话”这样一个统一的说话规范,来降低我们团队内部的摩擦成本。

建立规范
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结合自身团队的特点,参考了他人的规范制定出了我们自己规范的初版。

初版规范经过内部评审和修改后,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文档。

后续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规范上的不足,也进一步对规范做了补充,使规范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迭代和优化。

这样一套规范建立后,使我们每一步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之上,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 0 开始。这让我们可以不断的阶梯向上。

如何让规范落地

规范的制定后就需要考虑规范落地问题,如何让团队更好的遵守规范。

首先需要让团队认识到规范对我们团队合作是有益的。做好心理建设,消除心理的抵制情绪。

把规范塑造成开发文档,让团队养成经常查阅的习惯,对规范有疑惑就去规范文档找答案。

利用工具降低规范的执行难度,像一些代码风格的问题可以通过 IDE 代码格式化解决,不用团队开发者额外注意。

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检测代码是否符合规范,如果使用 CI/CD 可以把这一步集成到 CI/CD 中,让不符合规范的代码,无法提交到线上环境。

关于编程规范

编程规范包括:设计模式,设计原则,编程范式,最佳实践等等。这类规范一般是行业发展多年,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总结的一些开发工作的规范。

因为这类规范通常是前辈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。遵守这类规范能让我们更容易开发出稳定的程序,少走弯路。

这类规范一般都具有普遍性,对语言没有任何的限制,因此一旦你熟练的掌握,你用任何语言开发的程序都会有更好的稳定性,更少 Bug 、更容易维护和扩展。

我发现有些同学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,或者一段时间后,程序出现了运行瓶颈。有不少是因为没有遵守某些编程规范引发的问题。

有时他们不遵守编程规范,并非不愿意,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某些规范。因此对于编程规范,要像探寻宝藏一般,时常去探索一下。不断地完善和补充自己对编程规范的理解。

总结

规范短期看可能会觉得有点浪费时间,影响开发效率,从长期看,却未必如此,那些减少的 Bug, 复用的代码,以及与同事之间协作效率的提升,足以弥补开发时的损耗。

牛顿说:我之所以比现别人看的远,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。

运用前人的智慧和经验,能让我们做事情更加的顺利。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哪怕你觉得这个人不够高,也比自己站在平地上看的更远。